集萃印花网
您的位置: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小编推荐→详细内容
【字体: 】      
大学生零距离对话“非遗”——蓝印花布
集萃印花网  2013-03-07

【集萃网观察】传统的蓝印花布,古朴的木质桌椅,淡淡的清新茶香,闲话家常般的对答聊天。在石门镇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,几名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的大学生,正与该公司负责人哀警卫热烈讨论蓝印花布这一省级非遗项目,探究蓝印花布的保护与发展。

  “以蓝印花布作为成功的范例,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型保护。”带着这一课题,由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5名大二学生组成的调研小组在这家百年老字号里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寻找和挖掘我市非遗项目生产型保护的成功秘诀。

  刻版、刮浆、印染……在“丰同裕”的生产车间里,传统的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带给了学生们很多惊喜。“这些染料是怎么提取出来的?”“有没有新的花样设计?”“制作一匹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?”学生们认真询问,研究着每一步细节,并用纸笔和相机记录下生产全过程。

  “传统工艺也已经融入了新的元素。”调研小组的胥金晶在看到蓝印花布的新花样后赞叹说,这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设计和创新,将保护和发扬完美结合,是蓝印花布立足传统的新变化。

  结合蓝印花布生产发展的现状,学生们带着满肚子疑问和“丰同裕”负责人哀警卫一同探讨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型保护。

  “蓝印花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?”“你们会如何推广丰同裕这一文化品牌?”“蓝印花布的经验能够在其他的非遗项目中推广吗?”针对学生们专业性的提问,哀警卫围绕蓝印花布的历史、传承和保护发展进行了解答,风趣的解释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与非遗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。

  “桐乡的文化产业资源丰富,但是开发利用不多。可以多结合各项非遗的特点,多做一些尝试。”调研小组的曹真总结说,通过这次调研,他们了解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,也对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品牌有了新的思考。

  市文化馆馆长褚红斌认为,大学生通过调研了解我市非遗保护的现状、提出自己的看法,其调研成果对推动我市的非遗保护、充实非遗研究资料有积极的意义。

来源:《今日桐乡》

更多
  
  下一篇:
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集萃印花网”上传的所有内容:文字、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,版权均属于本网站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“集萃印花网”的所有信息。若要转载,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(客户服务),并要注明来源。如若违反上诉声明,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,都注明了来源。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、网站及个人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若有擅自篡改来源,均与本网站无关,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,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精彩图集

最新资讯

流行趋势

点击排行
日排行
周排行
月排行